——華圣果業示范戶周玖林翻身記
富縣羊泉鎮侯家莊村果農周玖林,今年44歲,自家種植了5畝蘋果園,5年前又承包了同村一村民管理不善的5畝殘敗果園。憑著勤快肯干的勁頭,在華圣三農公司農技人員的指導幫助下,科學管理,技術務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獲——殘敗果園起死回生,果品質量連年提升,蘋果成了香餑餑根本不愁賣。這幾年,靠著賣蘋果掙得錢,家里不僅購買了冰箱、空調、電腦、小轎車,還供大女兒上了北京的一所藝術學院學習影視表演。用他的話說,同樣是種蘋果,同樣起早貪黑,自己摸“黑干”與有專業技術人員的“指點”,真是兩重天啊!

為生活 承包村民殘敗果園
周玖林家住在公路旁,他承包的果園就在路對面不遠。7月6日午后,周玖林與妻子宋巧云吃完飯正準備到果園勞作,看到華圣三農公司的農技人員來訪,連忙向屋里讓。老周個子不高,黑黑的臉龐,精壯的身體,一看就是常年在田里勞作的好手。一說起這么多年種蘋果、特別是在華圣三農公司的幫助下靠科技務果的經驗,有些靦腆的他就打開了話匣子。
從1993年起,周玖林就跟著村里的人開始種蘋果樹了。起初他啥也不懂,黑著頭種,技術不會,管理不行,等蘋果開始掛果,已是六、七年以后了。那時的果子品質不好,個頭也小,根本賣不上價。農閑時,只好到外邊打工養家。就這樣到了2010年,已是3個孩子父親的周玖林迫于生活壓力,承包了同村一村民家的5畝果園。那時,這片果園因管理不善,果樹殘敗、樹干腐爛多,枝葉稀落,結的果子個小難賣。
第二年開春果樹發葉,看著鄰家地里的果樹葉子黒明油亮,花蕾竟放,而自家的果樹葉子瘦小發白,結果枝稀少,周玖林暗下決心:憑著自己扎實肯干的勁頭,一定要改變現狀,讓這片果園強健起來。
依靠務果十多年所積累的經驗,周玖林夫婦開始了用“土方法”對這片果園進行改造,他倆翻地、除草、施肥、剪枝、疏花、拉條……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果園里,但效果卻不是太明顯。2011年,夫妻倆在果園套袋2萬個,蘋果賣了2萬多元;2012年,又套袋4萬個,收益僅有4萬元。看著別人家的果園不論從樹形、樹勢,還是從結果量、商品果率等方面都比自家的強,周玖林有點茫然——一樣的施肥打藥,一樣的剪枝拉條,一樣的辛苦勞作,怎么自家果園的產量和果子品質咋就上不去呢?
遇華圣 終于打了翻身仗
2013年,周玖林這片5畝果園,被華圣三農公司富縣總站選定為果樹殘敗園改造示范園。針對這片樹形差、樹勢弱、病殘樹多的殘敗果園,華圣農技人員制定了詳細的果園改造計劃,定期不定期地深入果園現場調研觀察,隨時把握果樹不同階段的生長情況。根據果園現狀,指導周玖林夫婦從過去單一的施肥轉代為華圣配方施肥,改變果園土壤結構,提高有機質,增強果樹的抗病能力,培養強樹勢。同時,通過強拉枝促成花、培養松散下垂結果枝組,提高掛果率,逐步扭轉了果樹的“體質”,取得了良好的回報。當年,這片果園套袋5萬個,收入5萬多元;2014年,套袋9萬個,獲益9萬多元;去年,在蘋果遇小年的情況下,套袋5萬個,收入卻達到7萬多元,且蘋果個大色好,商品果率達90%以上。
前年秋季收果,一位山東果商在周玖林家摘下的蘋果里挑挑揀揀。周玖林說:“你不用挑,咱的果子個個都一樣。”果商不信,周玖林就帶他到果園參觀。在整個果園轉了一圈后,果商信服了,說:“你的果園還真是沒有次品果啊!”隨后,該果商以高出平均價將周玖林家的蘋果全部收購。去年,周玖林家的蘋果還在樹上就被外地果商訂購了。
采訪中看到,在周玖林家果園地頭建有一個地下果庫,庫門緊鎖,門上的鉚釘已銹跡斑斑,臺階上長了草,看出是好長時間不用了。周玖林說:“以前的蘋果品質不好,果商不愿意多收,只好就地存進果庫再想辦法賣。2013年以后,這個果庫基本用不上了,果子在樹上就早早被客商看中了,卸果就拉走。所以,果庫就閑下啦。”
地還是那塊地,樹還是那些樹。在華圣三農公司農技人員科學務果技術的幫助下,周玖林家這片殘敗果園被逐步改造成了盛果園,效益逐年增加,現在的承包費已從頭一年的800元,漲到了去年的1600元,翻了整整一倍。
靠務果 他供女兒北京學表演
周玖林介紹,以前家里靠種地和種植少量果樹,一年到頭根本掙不來幾個錢。“那時家里真是沒有啥啊!”周玖林說他1995年結婚分家時,就分到了一口鍋和幾件簡單的家具,日子一直過得緊巴巴地,直到縣鎮政府號召農民大力種植蘋果樹,生活才有所好轉。近幾年來,憑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華圣三農公司的技術幫扶,周玖林家已是走上小康路了:家里翻修了房子,不僅添置了冰箱、空調、電腦等家用電器,還購買了小轎車和一些農用機械。同時,還供養著3個上學的子女。特別是今年20歲的大女兒,2014年考上了北京一所藝術學院學習影視表演,每年的花費都在數萬元。周玖林算了一筆賬:2012年,家里的10畝蘋果賣了10萬元,2013年賣了12萬元,2014年賣了18萬多元,去年遇蘋果小年也賣了14萬元。他說:“如果這幾年沒有華圣公司農技人員的幫助,使咱的殘敗果園煥發新活力,家里根本買不起小車,用不上空調、電腦,更談不上供娃到北京上學啦!”
談經驗 科技+勤快
說起這些年來的務果經驗,周玖林只說了兩點:科技+勤快。
勤快,就是不嫌麻煩,不怕吃苦,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周玖林說,他和妻子一年四季除了吃飯睡覺,基本都在果園里忙活。春季上肥、拉枝、疏花定果、套袋,夏季剪枝、追肥、摘心扭梢,秋季涂干防腐爛、除袋、鋪反光膜、摘蘋果,冬季又要剪枝、清園等,只要你肯干,果園里有的是活。最忙的時候,他們夫妻二人凌晨4點多就進園子,忙到天黑還歇不下。周玖林說,根據華圣三農公司技術老師的建議,今年春季給果樹拉枝,夫妻倆給自己定了個目標,一天拉600條枝,20多天下來,他們一共拉了15000多條枝。按每條枝結3個蘋果算,能帶來四、五塊錢的收入,15000條枝就能增加六、七萬元的收入。如果懶一懶不去做,那就沒有這些錢掙了。
對于科技務果,周玖林深有感觸。他說,與華圣公司合作前,這片果園樹勢弱、果個小、著色差,自己全憑“土方法”老經驗務果。每年工夫沒少下,力不少出,化肥、農藥不少投入,但果子商品率低,老是賣不上大價錢。就拿給果樹上肥料來說,過去不知道為果樹強拉枝和疏除多余枝,上了肥料后看到樹枝瘋長還覺得挺高興,想著樹枝長得越快,結果就會越多。誰知果樹只長枝,不結果,最后只能剪掉燒柴,真是上了肥料卻做了無用功。
2013年,自家果園被華圣公司選定為殘敗果園改造示范園以后,通過華圣農技人員手把手地教授果園管理的各項技術,以及使用華圣配方肥及農資產品給果樹帶來的變化,周玖林夫婦逐步嘗到了科技務果的甜頭。他們從過去憑想象、憑經驗管理果園到現在的依靠先進的科學務果技術規范化管理果園,使果園面貌大改變,果品質量大提高,收益也一年好過一年。
周玖林感慨道:“跟農技人員學的多了,才發現果園管理道道很深。會科學管理的人干一天,等于不會管理的人干三天!”他舉例說,去年,村里有一戶果農的兩畝多地套了4.5萬個果袋,到秋季果子賣了2萬多元;而他家同樣的地套了3.8萬個袋,果子卻賣了5.4萬元。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現在知道了要想獲得好收益,就是要加強果園的科學管理,加大投資。只投資不管理,樹長的再壯也結不出好果子;只管理不投資,不按科學的方法施肥、打藥或舍不得投入,想吃好蘋果也難。
由于嘗到了科學務果的甜頭,周玖林越干越有勁頭。前年,他又新種了7畝地的蘋果樹,今年部分果樹已開始掛果;去年,他承包的5畝果園到期,他與主家又續約了12年,每年的承包費也漲到了每畝1600元;加上自家原有的5畝果園,周玖林家已有蘋果園17畝,成為村里的蘋果種植大戶。
周玖林說,相信在華圣農技人員的指導幫助下,再有個兩三年,他家的果園就能實現正規化管理,即果樹殘敗枝全部更新,樹勢更強健,達到幼枝結果、立體化結果,優果率保持90%以上的優質高產目標,到時畝產萬斤就再不是夢了!
論幫扶 華圣三農實打實
采訪時,恰巧遇到華圣三農公司富縣總站副經理惠卿和技術老師王滿倉在周玖林家回訪。惠卿介紹,華圣三農公司是從2010年初開始實施農戶示范園項目的,通過幾年的發展,富縣總站目前已有示范戶十多家。2013年5月,我們經過對比篩選,將周玖林家承包的5畝蘋果園選定為殘敗園改造示范園,以便用先進的果園管理技術,將這片果園改造成為樹勢強健的盛果園。幾年來,我們通過現場示范、技術輔導,指導周玖林夫婦從過去傳統單一的施肥、打藥方式,轉變為嚴格按華圣技術管理,華圣配方施肥,從而改變了果園土壤成分,提高了有機質,增強了果樹的抗病能力,減少了病蟲害的基數;同時,通過對果樹強拉枝、促成花,培養松散下垂枝結果枝組,實現果樹立體化結果,合理剪枝疏葉通風透光,增強了果樹的掛果率,逐步提高了果樹的內外在品質,產量也逐年提升,每畝地從開始的三、四千斤,上升到去年的8000多斤。下一步,華圣農技人員將進一步加大對周玖林家果園的技術幫扶力度,加強果園的各項管理,力爭今明兩年突破畝產萬斤的大關.
惠卿說,由于周玖林肯吃苦,善鉆研,今年已被華圣三農公司聘任為基層農技服務員,期望通過像他一樣的農村基層農技服務員,來帶動身邊的果農依靠科技務果,使更多的農村群眾走上致富之路。



官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