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莫測,智者總會適時通變。一路上的風景漸次退去,在經歷了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和近二十年的高位運行后,陜西蘋果終于走在了一個歷史的十字路口。固步自封,拒絕革新,無異于一成不變,在世界格局日新月異的大背景下,則無異于自毀前程,自取滅亡。與國際接軌,以最快速度更新改造,由傳統產業升級為現代產業,才是陜西蘋果的不二選擇。
更新改造的當務之急是品種,而品種的更新最棘手的是栽培技術。俗話說“櫻桃好吃樹難栽。”其實蘋果樹更是如此。傳統的蘋果樹都是喬化蘋果樹,相對好栽易務,但在經歷了掛果期、盛果期之后,則出現樹齡老化、品質下降、產量徘徊,而且費水、費肥、費地、費力,抗御災害能力脆弱。陜西早先發展起來的渭北地區和黃土高原蘋果主產區無一不是喬化蘋果。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陜西以洛川縣為示范,在全省大力推廣被稱為陜西蘋果第一次“果樹革命”的 “大改形、強拉枝、巧施肥、無公害”的“四項關鍵技術”,有效地提高了蘋果的質量和產量,其階段性效益是毋庸置疑的。而與此同時,世界發達國家卻已經悄悄地普遍采用更為先進的矮砧蘋果栽培技術。
一次偶然的機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赴美國康奈爾大學考察交流,才將以蘋果園藝聞名世界的康奈爾大學矮砧蘋果栽培技術引入陜西,并以項目形式邀請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世界園藝果樹專家來陜西授課傳藝。美國康奈爾大學從2013年起在陜西連續三年培訓蘋果矮砧栽培技術人員1000名,每名參訓學員再延伸培訓果農100名,從技術力量上保證蘋果矮砧栽培的推廣。
“陜西為什么要發展矮砧蘋果?” 世界著名蘋果專家、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程來亮介紹說:“傳統喬化蘋果產量低、生長期長、病蟲害多、費人工等發展瓶頸長期得不到突破;矮砧蘋果正好有效化解了以上難題,歐美發達國家早已普遍采用。”
記者在千陽縣海升2萬畝矮砧蘋果示范園看到,“矮化砧木、寬行密植、籬架栽培、紡錘樹型”的矮砧蘋果蔚為壯觀。以前從國外購買的蘋果苗,每株70元左右,成本確實不小,自從自主研發后就解決了這一問題,而且還向外地銷售,苗木供不應求。西北農林大學現在在千陽設立矮砧蘋果試驗站,科技支撐力量強大。鳳翔縣、乾縣則是陜西矮化中間砧栽培應用最早的縣。矮砧蘋果目前已在鳳翔、千陽、隴縣、扶風、乾縣、白水等地推廣200萬畝左右,占到全省蘋果面積的10%,渭北地區和陜北南部區域已成為全國矮砧蘋果最大栽培基地。矮砧蘋果的推廣,其難度是不小的。任何新生事物的推行,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和學費,成功的背后總有若干次失敗。但“輕舟已過萬重山”,矮砧蘋果現已在陜西順風順水,穩步推進。
矮砧蘋果是蘋果高科技和標準化規范化生產的必然選擇。傳統喬化栽培模式,五六年才產果,而矮砧密植栽培模式采用帶分枝的大苗建園,定植當年即可開花結果,3-4年就進入盛果期,畝均收獲8000斤至10000斤成品果,產量比傳統果園高5倍;更為重要的是果園便于機械化管理,以及水肥一體、病蟲無害化防治等技術應用。在海升、華圣等公司的現代蘋果園區內,打藥機、開溝機、打孔機、叉車、推土機、旋耕機、割草機等一應俱全,全程機械化現代集成技術得到了充分運用。龍頭企業和大公司是推行矮砧蘋果的主力軍,不同于個體果農的小果園,標準化規范化生產在這里變為現實。
在蘋果更新改造中,陜西苗木繁育還是一個有待提升的短板。年初,省政府常務會議批準了省農業廳關于籌建陜西果業苗木種子集團公司的方案。目前,省農業廳和省果業局正在積極籌備和組建中。記者日前在楊凌省苗木中心院士工作站,見證了86歲的國內唯一蘋果園藝方面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束懷瑞親臨指導的場景。束懷瑞院士對記者說,蘋果大省一定要有自己的苗木基地和科研團隊,還要有依靠市場運行的機制,才能完成蘋果大省向蘋果強省的嬗變。苗木繁育是蘋果更新改造的基礎,基礎強化了,陜西蘋果人的一塊“心病”就化解了。在西洽會上,千陽縣簽約的蘋果苗木繁育基地項目,由陜西現代果業集團投資11億元,在千陽新建萬畝現代蘋果矮化自根砧苗木繁育基地,將進一步加快千陽成為全國矮砧蘋果苗木繁育基地建設步伐,對于促進陜西蘋果走上全球最先進的矮砧密植、集約栽培的高效發展模式具有重大推動作用。
陜西蘋果的更新改造,呈現不同的區域特點。陜北山地、渭北北部的老蘋果園更新改造,難度最大,尚需時日;渭北南部推廣矮化栽培,發展現代化果園,已搶先機。在品種上,渭北南部、關中臺塬以發展早中熟蘋果為主,適度發展加工果;而陜北山地、渭北北部以發展早晚熟蘋果為主。立足長期,則需要不斷更新品種,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世界市場。



官方公眾號